避免部队被敌方拦截的核心在于灵活运用行军机制。部队通过行军指令在地图上移动时,不受连地限制且可连续行军,但与非友好同盟部队相遇时会触发战斗。关键在于掌握中止指令的运用,行军过程中可随时中止部队行动并停留原地,重新调整指令以规避敌方拦截路线。通过实时观察敌方行军路径,预判其目标点并提前部署拦截部队,能在遭遇战中占据主动。

地形利用是避免拦截的另一重要策略。沙盘上的狭窄地形和隐蔽路口可作为天然屏障,合理部署部队能有效阻断敌方进攻路线。在峡谷或桥梁等关键通道设置埋伏,迫使敌方改变行军方向或陷入被动战斗。借助箭塔、拒马等自建工事增强防御,能在关键节点形成拦截防线,延缓敌方推进速度。需注意,地形优势需结合部队兵种特性,例如弓兵在高地驻守可扩大攻击范围。

避免频繁暴露行军路线,可通过分批次调动或伪装目标点迷惑敌方。侦察系统能提前获取敌军部署信息,优先派遣克制兵种应对拦截威胁。若发现敌方拦截意图,可立即中止行军并转向安全区域,或联合盟友实施反拦截。驻守指令也能在关键区域形成威慑,迫使敌方放弃拦截计划。
与盟友共享敌军动向信息,协同部署拦截与反拦截网络,能大幅降低单支部队被针对的风险。在敌方集结拦截兵力时,可集中同盟力量突破薄弱点,或通过声东击西战术分散其注意力。需定期与同盟成员演练攻防配合,确保指令响应速度。

战法与兵书搭配可提升部队生存能力。选择具备规避效果或减伤特性的战法,如暂避其锋御敌屏障,能降低遭遇拦截时的战损。兵书中的先攻、疾战等效果可争取战斗主动权。需根据敌方常用拦截阵容调整战法组合,例如针对藤甲兵配备火系战法。
